如何用数字化筑牢PIVAS用药安全“防火墙”?

2025-08-05

当一袋贴错标签的化疗药流向病房,贴错标签、剂量偏差、交叉污染、配送失误……或一组存在配伍禁忌的药品被输入患者体内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在静配中心(PIVAS),安全防线的微小裂缝,都可能演变为生命不可承受之痛。

如何将人为失误“归零”?

用数字化技术,在每一个关键环节筑起“智能防火墙”!

传统PIVAS调配依赖人工的安全管控,受人力极限、追溯困难、孤岛易漏洞等情况掣肘。各机构调研数据差值在0.4%~0.42%左右),人工核对关键环节(贴签/调配)差错率高达0.41%,相当于每调配2500袋输液即出现10例潜在风险;

纸质追溯体系致使问题回溯超4小时 & 23%纠纷因记录不全。用药错误纠纷中,21.7% 因操作记录缺失导致责任无法认定;回溯时效佐证:JCI评审案例库(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)中“未电子化的PIVAS平均问题回溯耗时 3.8-4.5小时;而孤岛化的流程更使风险跨环节传导激增2~3倍(ISMP),审方环节遗漏的配伍禁忌,86.5%会在调配阶段被延续。当安全防线建立在传统人力之上,漏洞将成为必然。”

智能数字化系统的介入,从“概率安全”到“确定性防护”

智能软硬件系统的深度协同,正将被动补救转为主动防御。通过构建与医院各类信息系统无缝对接、具备高度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智能管理系统,不仅能有效降低医疗差错发生率,还能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,推动医院向更高水平的智慧医疗迈进。

如,条码技术为药品赋予“数字基因”,通过移动端(PDA)在摆药、核对、配送环节实时扫描验证,语音警示异常输液。减少药品浪费,保障用药安全。某三甲医院实证:条码核对使差错率从0.41%断崖式降至0.02%(约值)。这也证明了数字化手段的接入,达到了确定性的防护。

责任追溯漏洞:电子双签+全链路追溯码

电子双签名机制,责任穿透。可进行静配医嘱审查中不通过消息推送,支持医生双签名用药模式,用药干预全程有迹可循。

扫码核对追溯,赋予药品“数字身份证”扫描验证“患者-药品-剂量”让贴签错误从源头归零,实现人员绩效考核、药品闭环、输液调配全程追溯、质量及控制等。

药品知识库、说明书指引规则库迅速拦截溶媒禁忌、超剂量用药,大大提升拦截率;闭环追溯,全链路“透明化”,每袋输液独立追溯码,快速定位问题环节,回溯效率提升90%。

传统模式年均纠纷处理与召回成本过高,高达几十万元,而智能系统维护费仅几万元/年,ROI周期短于六个月。更深层的价值在于风险成本的重构:当用药不当引起的投入过高,安全便从“成本项”蜕变为“收益源”。

未来,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的日益精细化,PIVAS的闭环管理系统将更加完善,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。数字化防线的本质不是资源竞赛,而是通过技术民主化让每级医院找到自己的“安全锚点”。

 

 

客服热线
(周一至周日 9:00 - 22:00)400 169 7932
  • 静配业务:400 169 7932 转1
  • 医药业务:400 169 7932 转2
  • 合作洽谈:028-61813208
静配服务
联系方式
  • 地址:成都市三环武侯立交内侧 星狮路711号大合仓商馆1栋1单元906室
  • 邮箱:chaoran_tech@yahoo.com.cn
  • 传真:028-61813208
静配公众号